- Belle Époque
- The Belle Époque or La Belle Époque was a period of French and European history that began after the end of the Franco-Prussian War in 1871 and continued until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 in 1914. Occurring during the era of the French Third Republic, it was a period characterised by optimism, enlightenment, romanticism, regional peace, economic prosperity, conservatism, nationalism, colonial expansion, and technologic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innovations. In this era of France's cultural and artistic climate, the arts markedly flourished, and numerous masterpieces of literature, music, theatre and visual art gained extensive recognition.
[歷史] 美好時代 (1871–1914)
美好時代(法語發音:[bɛlepɔk])或美好時代(法語「美麗時代」)是法國和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始於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持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發生在法國第三共和國時期,它是一個以樂觀、啟蒙、浪漫主義、地區和平、經濟繁榮、保守主義、民族主義、殖民擴張以及科技、科學和文化創新為特徵的時期。在這個法國的文化和藝術氣候(特別是在那個時代的巴黎),藝術顯著蓬勃發展,許多文學、音樂、戲劇和視覺藝術的傑作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美好時代是在追溯中命名的,當它開始被認為是歐洲大陸的「黃金時代」,與拿破崙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恐怖形成對比。根據歷史學家R. R. Palmer的說法,美好時代是一個「歐洲文明在全球政治中取得了最大權力,並且對歐洲以外的民族施加了最大的影響」的時期。
「英國的黃金時代」是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19世紀。
黃金時代是一個時期,被認為是一個國家或人民歷史上的巔峰,是一個取得了最大成就的時期。這個術語起源於早期的希臘和羅馬詩人,他們用它來指代人類生活在更好、更純潔的時代(見黃金時代)。
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在他的《工作與時日》中引入了這個術語,指的是「黃金種族」的人們生活的時期。這是人類五個時代劃分的一部分,從黃金時代開始,然後是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英雄時代(包括特洛伊戰爭),最後是目前的鐵器時代。[1] 奧維德在他的《變形記》中,將這個概念進一步提煉成四個「金屬時代」(黃金、白銀、青銅和鐵器)。
新藝術 (/ˌɑːr(t) nuːˈvoʊ/ AR(T) noo-VOH; 法語:[aʁ nuvo] ⓘ;字面意思是「新藝術」),Jugendstil 和 Sezessionstil 在德語中,是一種國際性的藝術、建築和應用藝術風格,尤其是裝飾藝術。它經常受到自然形態的啟發,例如植物和花卉的蜿蜒曲線。新藝術的其他特徵是動態和運動感,通常由不對稱性或鞭狀線條賦予,以及使用現代材料,特別是鐵、玻璃、陶瓷和後來的混凝土,以創造不尋常的形狀和更大的開放空間。它在1890年至1910年期間,在美好時代時期很受歡迎,是對19世紀建築和裝飾藝術的學院主義、折衷主義和歷史主義的一種反動。
從英國,新藝術傳播到比利時,然後到西班牙和法國,然後到歐洲其他地區,在每個國家都採用不同的名稱和特徵(見下面的命名部分)。它不僅經常出現在首都,而且出現在希望建立藝術特色的快速發展的城市(意大利的都靈和巴勒莫;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德國的慕尼黑和達姆施塔特;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巴塞羅那),以及獨立運動的中心(芬蘭的赫爾辛基,當時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