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s Zine

米羅展 Joan Miró

  • 撰写语言: 英语
  • 基准国家: 所有国家country-flag
  • 娱乐

撰写: 2025-06-12

撰写: 2025-06-12 15:17

米羅展 Joan Miró

米羅展 Joan Miró


米羅展 Joan Miró


會期
2025年3月1日(週六)〜7月6日(週日)


會場
東京都美術館 企劃展示室


開室時間
9:30~17:30,週五至20:00(入室截止至閉館前30分鐘)


休室日
週一、5月7日(週三)※但4月28日(週一)、5月5日(週一・節假日)照常開放


交通
● JR上野站「公園檢票口」步行7分鐘
● 東京地鐵銀座線・日比谷線上野站「7號出口」步行10分鐘
● 京成電鐵京成上野站步行10分鐘
※沒有停車場,開車前來敬請見諒。


〒110-0007 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8-36

主辦
東京都美術館(公益財團法人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胡安·米羅基金會、朝日新聞社、朝日電視台

協辦
DNP大日本印刷、竹中工務店、關電工


米羅展 Joan Miró








Joan Miró i Ferrà (/mɪˈroʊ/ mi-ROH,美國也 /miːˈroʊ/ mee-ROH;加泰羅尼亞語:[ʒuˈan miˈɾoj fəˈra];1893年4月20日 – 1983年12月25日)是一位加泰羅尼亞西班牙畫家、雕塑家和陶藝家。為了紀念他的作品,他的故鄉巴塞羅那於1975年建立了胡安·米羅基金會,而另一個基金會——Fundació Pilar i Joan Miró——於1981年在他的居住城市帕爾馬成立。

他的作品贏得了國際讚譽,被解讀為超現實主義,但具有個人風格,有時也傾向於野獸派和表現主義。他以對潛意識或潛意識的興趣而聞名,這反映在他對孩童般的重塑。他難以歸類的著作也表現出加泰羅尼亞人的自豪感。從1930年代開始的許多採訪中,米羅表達了對傳統繪畫方法作為支持資產階級社會的方式的蔑視,並宣稱要「暗殺繪畫」,以顛覆既定繪畫的視覺元素。



2025.04.02
【報導】「米羅展」東京都美術館7月6日截止,來自世界各地的傑作匯聚!20世紀巨匠的足跡和作品向現代傳達的信息
#米羅
#東京
#東京都美術館


代表20世紀的西班牙藝術家胡安·米羅的大回顧展在東京都美術館開始了。逝世40年後,米羅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重新受到重視,追溯米羅長達70年的創作軌跡的本次展覽,與米羅在世時1966年在日本的首個個展規模相當。包括代表作《星座》系列中的3件作品在內,來自世界各美術館的珍品匯集於此,形成了一個空前的空間。


胡安·米羅的重新評價
出生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州的胡安·米羅(1893~1983),與同樣來自西班牙的畢卡索和達利一起,被譽為西班牙20世紀的巨匠。將太陽、月亮、星星以及女性以鮮豔的色彩和符號化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輕快而富有歌唱性的作品,在日本也很受歡迎。
米羅經常被介紹為超現實主義畫家,但他本人厭惡被歸為任何流派,更不用說是超現實主義者,甚至厭惡被稱為「畫家」。他那純粹而充滿“孩子氣”的快樂的作品,同時也深深地融入了他對祖國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動盪時代的感受,對家鄉的熱愛,對祖國的思念,以及對時代的洞察,也深深地傾注了他對政治和社會的關注。他不受任何規定的約束,自由而開闊的創作,正是建立在激烈而細膩的反骨精神之上才得以產生的。


這樣的米羅,直到90歲去世,仍然從年輕藝術家那裡獲得靈感,不斷嘗試新的表現方式。他的作品也影響了許多下一代的藝術家。
據說,在逝世40年後,重新審視米羅的創作和影響力,並將其定位於20世紀美術史的趨勢正在全球範圍內高漲。似乎米羅也不喜歡被定位,本次展覽以年代為順序,分為5個章節,呈現了他的獨特世界。


畢卡索的交流與「反繪畫」
米羅不顧父母的反對,走上了畫家之路,在巴塞羅那的美術學校就讀時,歐洲的前衛藝術正蜂擁而至。大他一輪的畢卡索為芭蕾舞劇《民謠》設計舞臺美術和服裝,米羅深受震動,也是在這個時候,他與這位他所憧憬的前輩結識,之後他們終生保持著家庭式的交往。這裡介紹的自畫像和舞者的作品,都是畢加索生前一直珍藏的作品,也令人感受到他們的友誼。


描繪米羅內心依靠、思考之地的蒙羅奇風景的作品,超越了立體主義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細緻和造型節奏,也散發著與亨利·盧梭的作品相通的不可思議的氛圍。在這裡,對每一棵草木都予以關注的日本人的感性似乎得到了呼應。


與超現實主義畫家和詩人的交流,結出了“夢的繪畫”的果實。以單色和藍色、赭色為背景,符號般的線條浮現在畫面,就像孩子的塗鴉。文字出現在畫面中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詩歌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
抽象與具象的造型、現實與夢境的往返世界觀、文字與圖的等價處理。這些都瓦解了既有的概念和界限,也與米羅從那時起就說要「暗殺繪畫」,並在傳統繪畫中加入了此前沒有的素材和要素的挑戰“反繪畫”息息相通。







此文章无法发表评论。